1937年出生于石灣陶藝世家。
1945年在私塾學習,並在家習陶藝。
1949年在石灣中心小學、陶工小學念書,後隨父學藝。
1952年塑造《毛主席像》並受到石灣鎮工商聯獎勵。隨後塑造工農兵形象的作品。
1955年參加組織陶瓷工藝生產合作社,正式從事陶瓷創作。
1957年出席首屆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。參加佛山祖廟雙龍壁設計工作。
1958年石灣美術陶瓷廠合併任創作室副主任;補送參加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全國藝人學習班學習。
1959年出席廣東省藝人會議,作品《大鴨》獲優秀獎。
1960年到珠海邊防體驗生活,創作《海軍與小孩》並刊登於《南方日報》。
1961年陶塑《劉三姐》發表于《南方日報》,陶塑《文姬歸漢》發表於《廣東畫報》。
1962年被廣東省輕工廳授予藝人稱號;在廣東民間工藝及佛山祖廟研究石灣明、清陶藝。
1963年到南海農村體驗生活,創作陶塑《喜悅》,發表於《南方日報》、《農民報》。
1964年參加廣東省二輕局組織的赴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博物館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活動。
1965年陶塑《力量的源泉》、《起來》、《三代民兵》(合作),發表於《廣東畫報》。《力量的源泉》同年六月選送全國美術作品展, 被中國美術館收藏。
1972年陶塑《老愚公》入選全國工藝美展, 選入《中國工藝美術》畫 ,及在《人民日報》、《廣東畫報》、《民族畫報》刊登和介紹。
1973年完成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訂制的民族統一陣線戰士造像。
到廣西苗寨體驗生活。
1975年陶塑《苗寨喜豐收》發表於《人民畫報》、《廣東文藝》、《人民中國》。
到海南島屯昌縣體驗生活,塑造反映屯昌學大寨的作品。
1976年陶塑作品《王鐵人》(合作)、《南海前哨》、《苗寨喜豐收》、《中國醫療隊在非洲》、《織網》、《養好豬》入選輕工部工藝公司出版的《廣東石灣美術陶塑》畫冊。
1977年參加北京毛主席紀念堂陶瓷花板設計工作。
前往大慶油田體驗生活。
1978年陶塑《王冕攻讀》發表《廣州日報》及日本《現代中國傳統陶藝》。
1979年出席全國第二次藝人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, 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。
加入中國工藝美術學會。
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。
陶塑《達摩》在佛山市紀念建國三十周年工藝美術展評比會上獲一等獎。
1980年廣東省輕工業廳授予工藝美術師稱號。
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舉辦的雲崗石窟現場講座會。
陶塑《引福歸堂》獲全國陶瓷美術設計二等獎及佛山市工藝學會、佛山市陶瓷公司一等獎。
完成大型組塑《十八羅漢》(與劉炳、劉兆津合作)。
被佛山市評為優秀設計人員。
1981年參加香港“古今陶藝匯展”。參展作品40多件(套)。《引福歸堂》作為該展覽標 在香港《文匯報》、《明報》、《華僑日報》頭版刊登,並有多篇文章作專題介紹。香港出版《石灣古今陶藝》畫 亦以《引福歸堂》為封面。同年六月《廣東畫報》給予專題介紹。
作品《十八羅漢》在香港展出,各大報刊競相報導。
被評為佛山市優秀設計人員。
1982年香港華萃有限公司出版《十八羅漢》專集,同年出版年曆 ,國內外新聞電影、電視亦作專題介紹。《中國風貌旅 》雜 和廣東省輕紡工業優質“四 新”產品彙編刊登。
在廣東省工藝美術學會學術交流會上發表首篇論文《繼承優秀傳統,繁榮陶瓷藝術創作》, 發表於《廣東工藝美術》、香港漢和藝文公司出版《石灣古今陶藝》一書,1990年臺灣珍陶 發行《石灣當代名家珍陶選》一書亦予轉載。
《伏虎羅漢》獲輕工部陶瓷美術設計評比一等獎,發表於《中國工藝美術》第1期創刊號。當選為廣東省工藝學會理事。陶塑《石上羅漢》獲廣東省工藝學會評比一等獎。授予 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。
1983年《十八羅漢》在《中國工藝美術》上報導,並收入《中國陶瓷石灣窯》一書。
作品《十八羅漢》、《東坡賞荔》、《石上羅漢》參加全國陶瓷品質評比,獲優勝獎,成為石灣陶塑人物產品榮獲國家第六次產品品質金質獎的基礎作品。以上三件(套)作品分別於1981年及1982年在廣東省和佛山市獲一等獎。
《十八羅漢》、《鍾馗飲酒》、《如來佛》等作品收入《中國陶瓷石灣窯》一書。
參加澳門中華商會石灣陶藝展覽。參展作品共40多件(套)。
1984年《十八羅漢》在《星島日報》藝談作全篇專題介紹及評論。
完成組塑《九歌》(與劉炳、劉兆津合作)。
被評為佛山市優秀設計人員。
作品《八仙賀壽》、《竹林七賢》獲省輕工業廳 “四新”旅 產品二等獎。
1985年獲全國總工會授予的“五一”勞動獎章及廣東省、佛山市勞動模範稱號。
赴義大利考察、觀摩西方雕塑。
在廣東省民間工藝 舉辦“三人作品聯展”。
作品《九歌》刊登于香港華萃有限公司出版的《HEIRLOOM傳統》。
1986年被廣東省授予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;佛山市總工會授予自學成才榮譽獎。
作品《鍾馗飲酒》作為廣東省禮品贈與英國女王伊莉莎白;作品《王冕攻讀》被廣州市郊農民選送英國菲力浦親王。
作品《鍾馗醉酒》獲全國陶瓷創作二等獎,獲廣東省藝代會一等獎。
作品《引福歸堂》被澳門賈梅氏博物館選用為紀念郵票發行。
1月,參加香港博雅藝術公司舉辦的石灣陶藝展;作品《琵琶樂女》被香港博雅藝術公司選作
《石灣陶藝》畫冊封面,並有多件作品選入書內。
7月參加澳門中國陶瓷精品展。
8月往四川體驗生活,為個展做創作準備工作。
1987年在香港首次舉辦“劉澤棉陶塑原作精品展”,展品共118件(套)。新華社香港分社鄭華副社長、佛山市盧瑞華市長、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霍英東先生、粵海公司王儒發副總經理主持開幕剪綵儀式。配合這個展覽,出版畫冊《劉澤棉陶塑選》。這次展覽創石灣人物陶塑售價最高記錄,被列入《廣東年鑒》。香港各大報均有介紹及報導,翡翠、亞洲電視臺作專訪直播。《羊城晚報》、《廣州日報》亦作報導。《石上羅漢》入選全國工藝美術展覽。
1988年被廣東省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。
被選為廣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。
大型組塑《水滸一百零八將》(與劉炳、劉兆津、劉健芬合作)獲中國輕工部優秀產品獎。
赴瑞士進行陶塑藝術觀摩考察。
1989年 《鍾馗醉酒》獲廣東省工藝美術品優秀新產品獎。
《水滸一百零八將》獲第8屆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新產品一等獎;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及佛山電視臺作專題介紹;《南方日報》等亦作介紹;在臺灣《壺中天地》第15期發表及介紹。
1990年作品《十八羅漢》獲第9屆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中單項最高“珍品獎”。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。
往澳洲、新加坡舉辦陶塑作品展覽。同年5月,作品63件(套)參加澳門市政廳舉辦的“石灣當代名家陶藝展”,作品《活佛濟公》被澳門市政廳收藏。
《活佛濟公》被澳門市政廳出版的《石灣當代名家陶藝展》及新加坡陳亞漢公司出版的《石灣當代名家陶藝展》作封面,並有多件作品入選該畫 。
作品《石上羅漢》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優秀新產品設計一等獎。
作品《水滸一百零八將》刊於臺灣出版的《石灣當代名家珍陶選》畫 ,《廣東農民報》介紹《水滸一百零八將》創作側記。
《水滸一百零八將》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,全國陶瓷行業評比創作設計一等獎。
被評為佛山市優秀科技工作者。
1991年創作陶塑《康有為》像並贈送南海康有為故居。
為粵劇名伶芳豔芬創作戲裝《洛神像》(合作)。
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“政府特殊津貼”。
創作陶塑《周總理坐像》、《霍氏夫婦像》。
受廣東省政府、佛山市政府委託創作《大型檀香爐》(合作)贈送泰國皇室。
重新放大近一米的《十八羅漢》(合作),贈送泰國“淡浮院”珍藏展出。
“廣東美術家叢書”之《劉澤棉》出版。
1993年為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重新整理《毛澤東》胸像、全身像及浮雕像。
創作《鄧小平》胸像及《林則徐》等八位歷史人物塑像。
被授予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”榮譽稱號。
被選為廣東省第八屆人大代表。
1994年創作《老子》像,後在上海放大鑄成5米高銅像安放于安徽省渦陽縣老子故鄉“太清宮”內。
6月江澤民視察石灣美陶廠時給予親切的勉勵。
1995年《老子》獲佛陶四新評比一等獎。
1996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創作《喜慶回歸》。
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,在港舉辦“劉澤棉從藝50周年回顧展”。展示各時期代表作118件(套),並出版專題畫 。
參加中國輕工總會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頒授大會(獲一九九三年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)。
為紀念鄧小平逝世一周年塑造《鄧小平立像》。
辦理退休,被聘為美陶公司藝術顧問。
1998年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塑造《周恩來坐像》。
1999年合作創作有《武則天》,“紅線女舞臺藝術系列”之《翠蓮》、《李香君》、《王昭君》。作品《老子》獲全國陶瓷名人優秀作品展“優秀作品獎”。
作品《李香君》被徵集為中國工藝美術珍品,收藏於中國工藝美術 。
參加澳門“迎回歸陶藝珍品”展。
2000年《孔子》參加首屆杭州全國工藝大師展,獲“金牌獎”。
作品《老子》被中國歷史博物 收藏。
到宜興、德化、福州和潮州等地與陶藝大師交流。
2001年以傳統瓦脊貼塑手法創作《和合二仙》定量發行50件。
到韶山、西安、黃帝陵、泰山、曲阜等地體驗生活。
參加“海峽兩岸陶藝交流活動”,到臺灣舉辦陶藝展,為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師生陶塑示範,參觀臺灣故宮博物館和張大千故居。
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創作《毛澤東像》。
2002年羊年,創作生肖作品《喜氣洋洋》。
應邀到美國路易士安納州州立大學講學和陶塑示範,作品《莊子夢蝶》、《羅漢》贈送路易士安納州州立大學“仁德齋”收藏。
作品《達摩》贈送路易士安納州州立博物館收藏。
創作《一代巨星鄧麗君》原作,作品《活佛濟公》定量發行50件。
應邀參加“中國浙江龍泉青瓷節”。
參加“2002中國佛山陶博會”開幕式火炬傳遞活動。
2003年為佛山仁壽寺縮小《仁壽寺大佛》作禮品。
創作年肖作品《靈猴賀歲》。
到河南參觀禹縣神聖鎮鈞窯、洛陽唐三彩、龍門石窟和古都開封。
為創作《朱熹像》去武夷山體驗生活,收集資料。
當選佛山市第九屆政協委員。
2004年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創作《總設計師鄧小平》,定量發行100尊。
作品《紫氣東來》獲首屆中國(石灣)陶藝文化節
全國傳統陶瓷藝術創新大賽“市長獎”,在拍賣會上以39萬元拍出。
獲中國輕工聯合會、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頒授“中國陶瓷藝術大師”稱號。
首次感受日本風情。
創作生肖品《雄雞報喜》。
2005年為迎接2006年百年省運創作《百年跨越》,並重塑《展翅》。創作《走向新世紀——江澤民像》,定量發行100尊。
參觀考察上海、寧波、紹興魯迅故居和海天佛國普陀山。
創作狗年生肖品——《旺旺進寶》等兩款。
2006年創作豬年生肖品——《歡樂滿堂》等三款。
為參加第四屆中國(石灣)陶藝文化節全國傳統陶瓷藝術創新大賽,創作《兵聖孫子》。出訪廣西欽州,拜會工藝大師李人姘等,交流陶藝。海南島4天 。
2007年《兵聖孫子》再次獲市長獎。
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。
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,參予《十大元帥》組塑創作。